
4月12日,武汉体育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艺术馆小剧场开幕。党委副书记刘彦博,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志强,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研究生辅导员,教师代表及600余名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创新助力学科发展,科技赋能强国建设”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交流与创新成果分享,共话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与创新路径。

刘彦博在致辞中指出,学术之路,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他勉励研究生志存高远、矢志创新,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一要注重协作,做到兼容并蓄、协同联动,为体育科研攻坚合力赋能;二要勇于探索,做到思维开阔、追求卓越,为推动体育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积厚成势;三要做奋斗者,树立“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信心,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3级体育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旭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号召同学们践行“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校训精神,以学术为媒,在知识的春风里汲取智慧养分,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共同成长,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主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陈元欣以《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效能提升的网络化治理机制与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全民健身政策作为切入口,探讨在政策驱动、群众需求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效能,对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从体育场馆运营、网络化治理机制与路径等为同学们展示体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学术分享环节,2021级博士研究生魏梦力作为优秀博士代表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他围绕选题聚焦、创新调研、过程管理、学术写作四个维度提炼方法论,为同学们构建了提高科研能力的进阶路径。
在墙报交流现场,同学们与论文作者面对面探讨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观点和研究心得,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


各分会场设置专题汇报环节,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汇报,随后专家教授从理论创新性、方法严谨性等维度进行评议,帮助广大研究生更精准地了解学术前沿和社会需求。
第一分会场:体育人文社会学

第二分会场:运动训练学+体育工程学

第三分会场: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四分会场: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

第五分会场:新闻传播学

第六分会场:艺术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本次论坛由党委学⼯部(处)、研⼯部,研究⽣院,校团委主办。论坛自2024年12月启动筹备,共收到全校研究生527篇论文投稿,经查重率和外审专家双盲评审,最终录用122篇专题报告和41篇墙报交流论文。同时,今年创新性地将传统的书面交流调整为墙报交流形式,通过可视化展示与面对面互动,进一步丰富了论坛的活动形式,推动形成知识分享、信息交流、合作共进的良好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