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部队当过兵的人,身上总有着军队这座大熔炉留下的烙印,我们在有着十多年军人生涯的健康学院辅导员王炜身上,就能清晰看到这种烙印。
11年前的今天,在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绵阳市,残垣断壁和凝固的血迹仍向世人诉说着这场震惊中外的悲剧。路上的行人面如土色,人们仍沉浸在失去亲人爱人好友的悲痛之中。而王炜,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仍坚持奋战在灾区的废墟之上。
王炜,2000年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06年带领连队获得高炮分队实弹战术演习空军第一,个人荣获三等功一次。2011年退出现役,2012年9月成为武汉体育学院辅导员,在职期间获得“十佳辅导员”称号,所带12级运动康复班,13级康复治疗班皆获得“十佳班集体”称号。
抗震救灾
十年戎马生涯中,王炜最忘不了的,就是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任务。
地震发生后一天,王炜所在部队就已经到达灾区周边。王炜说,当部队从中转地出发前往灾区时,中转地两万多志愿者,群众自觉为部队让开一条通路,围着大巴,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为战士们加油。在那时,王炜深深感觉到身上军装所代表的巨大责任。
灾区余震不断,坐在车上也能感觉到剧烈的摇晃。作为指挥,王炜心急如焚,一方面因为不了解灾区情况,一方面也为出于对战友们安全的考虑。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天亮时,部队顺利进入绵竹重灾区。王炜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绵竹受灾的严重程度超出他的预计,大地满目疮痍,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惨烈景象让人不忍直视。
道路没有打通,大型救援机械无法进入,王炜和战士们只能用最简单的器械甚至用双手开展救援。因为长时间不间断的救援,汗水湿透了军装,结成了一片片盐渍,而王炜和战士们不敢停歇,因为多坚持一会就可能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另一次救援途中,部队需要翻越山区,而地震将路上的两座大山合二为一,地貌完全改变,王炜不得不和战士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翻爬近陡坡。因为余震的影响,山顶的碎石不断往下滚落,不时有石块在砸在头盔上,途中发生了几次险情,都被王炜和战友们化解,当他爬到山顶时,才发现汗水都已经湿透了外套。王炜说当时是救灾心切,没有考虑到很多,事后回想起来,才有一些后怕。
在灾区,从救灾到灾后重建,人民子弟兵一直为默默为灾区奉献着。王炜所在部队在灾区一直工作了两个多月。子弟兵的汗水,群众也看在眼里。当灾区重建任务结束,部队准备开拔返回原驻地,当车队驶出营地时,营地外人山人海。原来得知部队回师,八成绵竹市市民自发来到营区附近,为战士们送行。群众雷鸣般的掌声,让王炜觉得在灾区的每滴汗水都是值得的,也让王炜体会到作为军人的神圣使命和巨大的荣誉感。
厉兵秣马
问及部队生活,王导眼中熠熠闪光。当年正是因为对军营的热爱,穿上了军装。十年戎马生涯,王炜经历了许多,也学会了很多。

作为空降兵,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跳伞。第一次跳伞让王炜格外激动,之前一直在陆上做模拟练习,所以当他背上伞包坐上飞机时,充满了新鲜感。然而当舱门打开,开始跳伞时,王炜的衬衣被汗水浸透,心中的新鲜感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害怕出舱以后伞包打不开等等其他意外情况。轮到王炜跳伞时,王炜站在舱门边,向下看了看和自己相隔几百米的陆地,心中有些,但还是一咬牙就跳了出去。一出舱,王炜就像一片叶子,被狂风肆意摆弄。七上八下的王炜有些慌乱,但长期的训练让他很快恢复冷静,他迅速调整姿势,打开降落伞。第一次跳伞,平安落地。此后,王炜的胆子也随着跳伞次数的增多而变大。他也从一名新兵逐渐成长为合格的老兵。
后来部队人事变动,王炜调任炮兵连连长,但他只接受过伞降训练,没有火炮指挥经验。而炮兵不同于伞兵,炮兵作战是看不见敌人的,想要精准的打击目标,就需要指挥员对弹道精确的计算。王炜为了连队的荣誉,从零开始,学习火炮操作。那段时间,王炜白天要带领战士们完成大量训练,晚上就挑灯夜战,学习炮兵相关理论知识。就这样,他用半个月的通宵达旦学习了别人在军校三年的课程。
完成学习的王炜受到上级的肯定,还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战士们也越来越服气这个满是干劲的连长。而就在王炜完成炮兵连训练后不久,还没来得及放松,受上级的要求,王炜转到高炮部队任职,学习高射炮的操作。这是王炜在部队中最痛苦的时期,好在王炜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不服输的韧劲不仅完成了上级部署的任务,还带领连队获得高炮分队实弹战术演习空军第一的骄人成绩。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人瘦了十斤。
退伍不褪色
王炜2011年退出现役,在2012年加入辅导员工作。而完成从军人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王炜改变自己,更需要学生们的理解。大学校园王炜改变了许多,但没有改变的是王炜的军人情结,历经岁月的打磨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的闪耀。
刚加入辅导员工作时,王炜还保留着军营的生活作风,他的雷厉风行在部队里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而在校园,这种做事风格有时并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在一次早操中,女生们因为严寒的天气集体“罢工”,王炜亲自“登门拜访”。一个个宿舍的敲门,却连吃了几个“闭门羹”,而这种行为在军营里是无法容忍的,王炜一气之下,踹开寝室门,严厉批评了学生们。

王炜也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是不是过于粗暴,对学生是不是过于严厉。定时查寝,拉学生早操......军事化管理着实让学生们头疼,但正因为他的坚持,他的班级每次早操都能达到95%的出勤率,在当时全院乃至全校都是很好的成绩,他带的班级也屡次获得“十佳班集体”的荣誉。渐渐地,王炜适应了学生,或是说学生渐渐适应了他。17级康复治疗学生熊颖超说:“王导很可爱,很有责任感,虽有十多年军旅生涯,但没有距离感,对自己的学生非常关心,处理问题也十分周到。王导每次找学生谈话,就像个朋友一样和你聊天。”
2017年,在学校帮助下,王炜组建了学校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旗护卫队。王炜会陪国旗护卫队训练到很晚,训练久了,王炜还会默默买些饮料给队员们补充能量。国旗护卫队队长陈子明说:“王导不只是教员,更是国旗队的精神支柱。他虽然退伍多年,但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情结。他不论对工作还是对国旗护卫队,都尽心尽力。”国旗护卫队,正是王炜军人情结的延续。

光阴荏苒,今年是王炜退伍的第八个年头,但他心中的军营情结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部队的生活带给王炜的不仅是磨炼,还有着陪伴一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军营这个大熔炉留给子弟兵们最美的烙印。
军人的形象,不光是穿上军装威武、英姿飒爽,穿上军装的军人们,责任重大,使命担当,用生命书写辉煌。铮铮铁骨、正气胆识铸就成钢铁长城,庇护着祖国的安宁,维护着人民幸福的安康。不管是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岁月,不管有什么样的灾难,我们的军人总是冲在最前面。致敬军营!致敬中国军人!致敬祖国伟大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征兵季
年少轻狂,当有锐利锋芒
选择参军,只为卫国保疆
军营是书写辉煌的墨卷
军营是绽放青春的热土
军营是铸胆正气的熔炉
少年强则国强
保家卫国
挥洒青春热血
铸造钢铁国防
2019年征兵季已至
强我国防,需要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