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

满怀希望 做一个眼里有光的人

作者:方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次数:

我曾在人民日报上阅读过一篇题为《莫让青春染暮气》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些80后生活“毫无朝气,暮气沉沉”,在评论区里很多90后甚至是00后都产生了共鸣。本应是满怀希望,积极奋进的年龄,但在现实中却不断地在网上、在生活中抱怨工作和生活,抱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抱怨生不逢时。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在这里我想把我找寻答案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首先我给大家分享两则小故事:

我在和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总是向我诉说他身边的同学对他各种不友好,室友在他睡觉的时候故意弄出很大声音,甚至在背后说他坏话,自己每天过的很不开心等等。后来我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这位同学说的话主观性太强,不太客观。为了帮他解开“心结”,我送了他一面镜子。收到镜子的他满脸不解的看着我,我说“你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你感觉对自己满意么”?他认真的看了看他自己,回答说“不是很满意”,我问为什么,他说感觉他自己长得不够好看,但是也可以接受。我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我们要像接受自己不完美一样去接纳别人的不足,那样你才会快乐。那次之后我发现他有了一些的变化,他再也没有向我诉说其他同学的不好,慢慢也能够同学们融入在一起,脸上的笑容逐渐增多了。

第二个故事来自于我在武汉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和一位教授的对话。教授说,每到学校的学生工作会议,一些学工一线的老师都习惯抱怨自己做学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开展起来非常不易,并且表示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学校贡献很大。正当我觉得感同身受时,教授接着说道:“其实在武大的发展进程中,在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过程中,不管是后勤服务人员、一线的教师还是机关的干部,其实大家都在各自岗位默默地为学校发展出力,也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努力,才有了武汉大学的长足发展。诚然一线的学生工作责任和压力更大一些,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相对更复杂一些,但和他们与他们一道为学校发展、为师生服务做出努力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当我们听到别人不断地抱怨的时候,我们内心是很排斥的,我想大家都不喜欢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相处,因为他会让我们的生活被负能量环绕。这种情绪就像雾霾不仅会使我们的双眼变得模糊,更会笼罩我们的内心,会让我们的心胸变得狭隘,变得越来越孤独。

 

喜欢抱怨的人其实是不能够换位思考,不愿意替他人考虑。简单来说是关心自己多了一些,关心别人少了一些,他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点,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分析、看待一些问题、去评判一些人,而且内心坚定,态度坚决,不接受批评;当然还有些人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和未知世界的恐惧,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内心找一个平衡点,可以暂时缓解自己。

当我们抱怨的时候其实好运正在远去,因为好运似乎永远眷顾那些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会让我们感觉非常舒适、快乐,如阳春三月、似春风拂面。我们可以舒眉展颜尽情欢笑,你还可以敞开心扉,彼此分享快乐,互相交流情感,一起憧憬未来。

 虽然生活未必永远明亮,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未来,国外有句名言“Tomorrow is another day”,翻译过来就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虽然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始终还是应该对明天、对未来满怀希望,因为希望可以带着我们走向明天。

 

辅导员简介:方伟,新闻传播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工作以来乐为人梯,把成就人,帮助人作为价值选择;将“换位思考,知行合一,务实高效”作为行动指南;不喜好空谈,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版权所有:© 武汉体育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瑜路461号        邮政编码(P.C):430079        E-mail:Webmaster@wipe.edu.cn